近日,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发布。《意见》提出,深入推进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创建一批合作样板县(镇、村),吸引更多台胞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贸易合作社。
林智远来到平潭北港村后,修缮村内石厝民宿,并以当地的“石头”为灵感,创建融民宿、文创于一体的“石头会唱歌”品牌。图为北港村全貌。 江信恒 摄
游客在平潭“石头会唱歌”文创工坊前,敲击“会唱歌的石头”。 江信恒 摄
2023年,欧寮村被列为省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 受访单位供图
近年来,福建在全国首创以乡建乡创为主题的闽台合作模式、第三方全程辅导服务模式和两岸建筑师联合驻村模式,鼓励和吸引了一大批从事乡建、文创、农业、旅游等行业的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来闽扎根基层,参与乡村振兴。
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局出发,福建的市场大、需求旺、前景好,台湾在乡村建设方面起步早、理念新、经验多。乡建乡创项目的持续推进,不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城乡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起到了赓续闽台文化根脉、助力台胞扎根融入、促进两岸同胞心灵融合的作用,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作出示范,走出一条颇具福建特色的以闽台196体育官网入口融合促乡村振兴之路。
记者了解到,闽台乡建乡创相关做法获评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获评2022年福建改革品牌,正向全国宣传推广,浙江、江西、宁夏等省份已在借鉴实践。
闽台一家亲。福建与台湾,两地血脉同源、文化同根,仅同名同宗村就有280对。
台湾同胞先祖多从大陆迁移过去,又以漳州196体育官网入口、泉州为主。漳州市平和县被称为“大陆迁台第一县”。明末清初以来,从漳州府平和县迁台的台胞成千上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00多万台胞祖籍在平和县。
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就是其中一个同名同宗村,是台湾望族“雾峰林家”的祖籍地。埔坪村距离平和县城大约40分钟的车程,村里的建筑群保存完好,斑驳的老墙诉说着它的历史:200多年前,林家后人从此处出发,迁居台中雾峰,后经三代休养生息、垦殖拓荒,成为当地有名望的家族。
同时,村里新挖开的土方、角落堆放的瓦片、随处可见的脚手架等,又诉说着一个勃勃生机的未来:施工队正在“复活”古建筑、古村落,将重演“双木为林,两岸一家”的“迁台记忆”。
正在修缮改造中的思永楼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未来,它将成为“迁台记忆馆”,规划图显示,展馆将详细展示“雾峰林家”的发展历程、相关建筑等,并设有VR体验区、展厅简介区等。
“目前,沿路建筑正在立面改造,将融入‘迁台记忆’和林氏文化等元素。”平和县住建局局长庄汉生说,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生动的场景还原和互动体验,让更多人了解台湾的历史文化,感受两岸人民的拼搏精神和民族情感。
为守护好一份份珍贵的记忆,福建已将开展“迁台记忆”档案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列入福建省“十四五”规划,向海内外公开征集“迁台记忆”档案文献。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在岛内启动了“迁台历史记忆库”抢救计划,岛内民众积极参与。
去年初冬时节,台湾“雾峰林家”后裔参访团一行35人,先后到漳州、厦门、福州和泉州等地参访,探寻祖辈生活的足迹,并回乡寻根谒祖。台湾“雾峰林氏”宗亲向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宗亲捐赠了家族迁台史料,为埔坪村正在建设的“迁台记忆馆”提供珍贵的馆藏资料。他们说,“迁台记忆”不能忘,它是证明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一脉相承的史实资料,子孙后代应该知道他们的根在哪里。
来自台湾高雄市的李志章是一名建筑规划师,负责“迁台记忆馆”的修建。“最初,我们想做一个关于‘雾峰林家’简单的展陈,‘雾峰林家’的人回到平和,有个寻根问祖之地。”
8年前,来自台湾嘉义的林智远在平潭挖掘“会唱歌的石头”,开启大陆文创村营造之路。刚开始,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旅人;现在,他在平和县找到了根,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回乡的游子,福建是自己的故乡。
2021年6月,在平和县安厚镇林氏宗祠里,身穿传统服饰的林智远在族亲长辈的带领下,祭拜祖先,认祖归宗。他在手机屏幕里看到海峡对岸的爷爷流下激动的泪水。
现在,他正忙着收集相关家信、资料等,要把林氏迁到台湾和“雾峰林家”的那段历史找回来,一起共建“迁台记忆馆”。有人说他“天真”,林智远是这样回答的:这个时代不缺世故的人,缺的是天真的人。
数据显示,自两岸开启民间交流以来,台湾“雾峰林家”后裔频繁回到平和祭祖,寻根溯源,数量达60多批次1000多人次。
乡建乡创让两岸民众在乡野中互诉亲情、共话桑麻,于田野间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譬如,在邵武市、闽清县、三元区,从事乡建乡创的台湾团队分别与省艺术学院、福州大学、三明学院师生团队在田野调查、微景观设计196体育官网入口、经验分享、毕业设计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
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选择将足迹印在福建的乡野。如今,已有130多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450多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为福建的400多个村庄和社区提供旅游规划、设计创意等服务。
护文化根脉,守海峡乡愁。乡建乡创不但为两岸传递亲情架起桥梁,也推动着乡村的巨变。
说起福州市罗源县起步镇的变化,70多岁的村民周振武就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中午到长者食堂吃饭,吃完饭到隔壁文化中心下棋,下午与茶友相约大众茶馆,晚上沿着起步溪散步,日子很充实。”
时间回到2021年。台湾规划师吴正隆带着团队入驻起步镇时,面对的是一幅杂乱的景象:空中“蜘蛛网”横七竖八,农贸市场毫无秩序,路上车辆拥堵更是常态。在此开展乡建乡创试验,首先要开出整治“处方”。
令他惊喜的是,当地政府充分尊重设计团队在规划设计上的专业水平,在起步镇干部的配合之下,他的团队通过前期的走街串巷和座谈,征集、吸纳了1000多条居民意见,梳理成最终实施的41个项目。
在起步镇,已找不到往日“脏乱差”的痕迹。新修的起步镇农贸市场运用了马头墙的式样,店铺招牌和遮阳棚统196体育官网入口一整洁,商业步行街古色古香,人车分流后的道路秩序井然。
乡建乡创并非仅在营造一个村、镇、县,而是激发乡村的自主意识,营造一种新文化,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我捐资2万元,希望能为家乡老人的幸福生活出一份力”“我出资3万元”……起步村的长者食堂更多是借助在外乡贤捐的善款,通过“县里补、镇村出、社会捐、村民交”的资金筹措方式,实现常态化运营。
起步镇还探索并建立“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将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同产业发展相融。设立“红黑榜”考评,不仅针对居民,也对企业进行积分考评,形成从“要我评要我改”到“我要评我要改”的人人争先氛围。
在去年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奖颁奖典礼上,起步集镇环境整治项目荣获“乡建类金奖”。“乡建乡创的试验,不只是在营造一个集镇,实际上它在营造一种新文化、营造一个新的‘人’,最终达到凝聚集镇意识、改善集镇环境、建立集镇文化特色的目的。”起步镇党委书记肖用良说196体育官网入口。
乡建乡创的本质,其实最终目的在于激发群众的意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针对性的保护与利用。这也是大部分台湾团队扎根福建村庄的初心。
屏南县甘棠乡小梨洋村有400多年历史,这座村庄有许多标签:福建省级传统古村落、清代戍台名将甘国196体育官网入口宝的出生地等。如何激活积淀的文化,成为台湾上趣开新团队启动改造该村庄的重中之重。
“甘国宝两度跨海担任台湾总兵,并成为福建陆路提督和水师提督。”台湾上趣开新团队代表张欣颐赞叹甘国宝对闽台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他的事迹可是在闽剧、台湾歌仔戏里广为传唱的”。
目前,该团队已完成小梨洋村总体设计布局定位、小梨洋甘国宝故居展示馆室内设计方案,准备绘制施工图纸,推进药膳餐厅、百草园、甘国宝主题产品定位及形象包装设计等工作,希望透过一条街区及多个节点形成甘国宝文化街区。
该团队在开展乡建乡创时总能挖掘当地独特文化,如古迹、传统技艺、传统习俗等,最终造就多样化、各具特色的文创村。2014年,团队进驻泰宁县际溪村,开展村庄的规划与建设。团队调研发现,际溪村地处丹霞地带,林深水美、景色奇绝,再加上当地耕读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涌现出宋代名相李纲等一批名人,这激发了大家围绕“耕读李家”开展创意。自此,“耕读李家”成为际溪村的代名词。
2018年,在平潭苏平片区官井村,该团队把石厝、海岛风情等平潭特色元素融入立面改造,以隧道文化为主线,融合遗址文化、抗倭文化,打造隧道文化街区。沿官井街道的石厝外立面,被绘上了五彩斑斓的图案,为老街叠加了新的色彩。团队负责人陈大引说:“一直以来我们不断和居民沟通,设计稿前后改了20多遍,力图保留街道原本的味道,并附加上新的色彩,打造独特的乡村街道。”
福建乡建乡创的方案涵盖人、文、地、产、景等等,几乎是落地即成熟。台湾青年建筑师和文创团队深入福建村庄,从规划、设计、营造美丽乡村,到创意营销带动产业发展,将一场又一场“活化”试验落地村、镇、县等,从而激发城乡活力、凝聚更多人心。
头戴安全帽、身穿救生衣、手抓漂流船,游客从深山峡谷间顺流而下,霎时水花四溅!“太极峰神摇漂流”的短视频在网上热传,短视频的拍摄地在平和县南胜镇欧寮村。
近日,记者在欧寮村驻村吴福强的带领下走进村里的一幢旧式瓦房。墙壁上,“闽粤边特别委员会机关旧址”14个红色大字鲜艳夺目。“红色资源是欧寮村的优势,我们在靖和浦苏维埃政府旧址和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指挥部旧址的基础上,打造‘红色欧寮’研学品牌。”
绿色是欧寮村另一张王牌。流过村子的溪流散发出银光。吴福强激动地介绍:“这里是靖和浦边界,也是九龙江南溪源头,水系发达,水流自西向东贯穿全村,是天然的漂流河道!”
“太极峰神摇漂流”项目正是依托“红色资源+绿色生态”而诞生的。“我们盘活集体资源,参与‘我家欧寮’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动员半数以上的村民筹资近1000万元,共同保护性开发‘神摇漂流’旅游项目,村民闲置的旧瓦房还被改建成‘半山民宿’。”吴福强说。
欧寮村地处平和县东部太极峰腹地,这个在村民的口中曾经是“女孩不愿嫁本地,男孩都想去外地”的革命老区基点村,在乡建乡创中做起山水文章,实现完美蜕变。
短短两年,欧寮村集体收入已从2021年的5万元增加到去年上百万元。村民林财笑着说道:“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是呈几何倍数增加!”
在乡建乡创中,福建顺应乡村振兴形势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2022年定《福建省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管理规定》,2023年出台《关于以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和两岸融合的指导意见》《三类样板实施成效要素》,支持3个样板县、9个样板集镇、9个样板村,重点围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开展三类农房改造(适老化、宜居化、民宿化改造)、完善惠民公共空间、完善乡村景观设施、完善设施运管机制、探索收益保障机制、探索闽台融合措施等七方面,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美丽乡村从“点的示范”向“线的联结”“面的扩散”,实现了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以三明市三元区为例,在这里,乡建乡创已辐射至整个区县。列西街道小蕉村、岩前镇岩前村、莘口镇楼源村等9个村先后同台湾团队签订“陪护式”服务协议,就陶文化主题文创村、万寿岩文旅小镇景区、楼源村特色栽培产业等重点项目开展乡建乡创设计。
小蕉村成功“出圈”:台湾“跨界自造”团队“活化”小蕉古窑址文化,打造五色稻田,开发用纯天然植物染料制作的布包、抱枕等文创产品,和当地政府策划举办了“星期天市集”等活动。如今,“小蕉生活”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活,去年游客突破18万人次。
岩前镇发挥“万寿岩”富硒公共品牌的影响力,凭借星桥、下寨千亩富硒米生产基地,忠山、楼源省控蔬菜基地的资源优势,与台湾团队探索培育农事体验、蔬菜采摘等新业态,开发蔬菜系列伴手礼,发展农家乐、民宿等第三产业,打造近郊型现代农业。
近年来,福建大力推动深化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各地出台扶持政策,构建服务体系,吸引更多台湾团队扎根基层、陪护乡村,推动台湾团队与省内高校合作,拓展合作范围,通过打造一批样板县、样板集镇和样板村,不断扩大样板覆盖面,探索助力乡村振兴和两岸融合的模式机制。记者了解到,今年省级将继续安排奖补资金支持3个样板县、14个样板集镇、14个样板村。
福建乡建乡创从最初在4个行政村实践,到如今已推广到全省400多个行政村、覆盖87%的县(市、区)。从最初的人居环境整治和古建活化利用,到如今已拓展到村庄的文化挖掘、文创设计、产业培育、旅游开发、基层治理等。福建,正以乡建乡创为抓手,以服务本地居民为中心,兼顾城乡融合,为乡村振兴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和空间载体。(记者 林霞)